抗美援朝的时候老蒋为啥没趁机反攻大陆?其实他不是不想,是不被允许;不是没做过尝试,是根本没做到。
朝鲜战争爆发那会,老蒋其实挺开心的,也透着一股信心。他觉得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综合实力跟美国比都差着一截,只要美国在朝鲜不撤场,大陆派去的增援兵力肯定会越来越多。等兵力都往朝鲜战场调,中原地区的守备自然会出现漏洞,这不就是老天爷赐给他的反攻良机嘛。
那时候美国为了防止大陆趁机解放台湾,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这也算是给了老蒋点筹码,让他能牵制大陆。老蒋就靠着这些情况安排部署,想多争取点资源,好实现他反攻大陆的念想。
其实更早之前,老蒋就开始动心思了。听说朝鲜战争爆发前,麦克阿瑟派了前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柯克海军上将去台湾,让蒋介石派兵去南朝鲜,防备北朝鲜突然进攻。这道指令可被蒋介石用得淋漓尽致。他想借着这个机会,多要些装备、服装这些物资,毕竟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得提前备好。可柯克将军没答应,他觉得只是让你防备着,没说要你参战啊。不过据何世礼说,当时老蒋是真的想马上派兵去朝鲜,一来是想在国际上显示自己跟美国绑得紧,给国民党抬抬身价;二来也是为了给台湾民众打气。所以老蒋把这次美国代表的访谈炒得沸沸扬扬。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专门找人去做麦克阿瑟的工作,核心意思就一个:别跟蒋介石走太近,免得把美国拖进和中国大陆的战争里。
还有个重要原因,当时美国的盟友们意见不一。英国已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初步建了外交关系,肯定不希望蒋介石的军队出现在朝鲜半岛。除了英国,加拿大也不同意。最后杜鲁门琢磨着,南朝鲜就算再不行,只要没危及到日本的安全,也还能接受。所以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蒋介石参战的请求。1952年12月,美国第三次拒绝后,老蒋也就没什么指望了。
要是蒋介石参战真能扭转美国的颓势,那美国也不会顾虑这么多,什么盟友反对、天下非议,肯定都不管,直接就同意了。可事实上,老蒋根本没这个实力,他的兵力实在难堪大任。早在1949年8月,美国就发布过中美关系白皮书,公开批评国民党腐败无能,还减少了对他们的军事援助。国民党退到台湾后,经济基础薄弱,通货膨胀搞得厉害。党内派系斗争也没停过,想法都不统一。比如蒋介石想赶紧发展军事,陈诚却主张优先搞台湾经济。军事上,老蒋就算弄了个“国防特别军”想筹军费,也没收到多少。而且台湾民众本来就抵触战争,解放战争时退到台湾的几十万士兵,士气也低得很。那时候的国民党,内部不团结,自身实力不行,外交上也没支持,真把他们拉到朝鲜战场,还指不定谁救谁呢。
所以老蒋是真想借着朝鲜战争反攻大陆,可没有美国的支持,国民党根本撑不起大规模跨海作战,纯属痴心妄想。美国不光不支持,还反对他反攻,怕蒋介石贸然行动破坏东亚的战略平衡——毕竟美国还要保护日本,要是因为打朝鲜把日本牵扯进来,那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太得不偿失了。
再看大陆这边,毛主席虽然决定抗美援朝,但也没放松对台湾的防备。志愿军在朝鲜打仗的时候,解放军在福建、浙江这些沿海地区部署了重兵,还修了不少防御工事。比如陈毅领导的华东军区,一直都处于备战状态。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爆发后,第十八军还是按计划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路进军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既稳住了西南边疆,也挡住了外部势力的渗透。1950到1953年期间,大陆还搞了川西剿匪、湘西剿匪,都挺成功的。所以就算在抗美援朝,我们的后方也稳得很。
1953年,志愿军和美国开始停战谈判,老蒋慌了——要是中美真签了停战协议,他可就彻底没机会了。于是他想做最后一搏,把目标定在了福建最南端的东山岛。老蒋觉得这地方太适合登陆了:离大陆就500米,到澎湖列岛坐船就三个多小时,离大金门、小金门也近。关键是他打听着,这里的驻军就1000多人,胜算很大。
那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想法也变了,想在朝鲜停战协定上多捞点谈判筹码,就默许了老蒋的冒险行动,还给他提供了军事支持,想让大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之后老蒋联系了驻扎金门的胡琏,让他指挥这场战役:先登陆作战,再派伞兵突袭八尺门渡口,切断解放军的增援。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民党第一波突袭的时候,守岛部队在团长游梅耀的指挥下,靠着熟悉的地形和民兵配合,死死挡住了敌军。后面解放军的增援一到,局势就彻底变了。胡琏派去的国民党伞兵,别说抢占八尺门渡口了,不少人都成了活靶子。胡琏见大势已去,只能下令撤退。这场仗下来,解放军不仅守住了东山岛,还缴获了一大堆美式装备。
东山岛战役是国共最后一次大规模地面作战,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国民党的精锐部队经此一役,也从此一蹶不振。美国虽然没直接参战,但他们在东南亚的布局也受了挫,还加速了朝鲜停战协议的签署。
所以说配资网站排名第一,抗美援朝那会,不是老蒋不想反攻大陆,是他真的没那个本事做到。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