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排队也要吃“奶皮子糖葫芦”?

87 2025-11-06 02:17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

这个秋天,“跨界美食”奶皮子糖葫芦火了。它把奶皮子和山楂融合,再裹上一层脆糖壳,口感层次丰富,圈粉很多年轻人。不少人要排队,才能吃上这口2025的晚秋味道。

所谓奶皮子糖葫芦,比较常见的,是在传统糖葫芦外面贴一层奶皮子。也有把山楂剖成两半,将一小块奶皮子包在中间,最后裹糖浆的“夹心版”。还有更创新的版本,把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甚至无花果、菠萝蜜、榴梿,中间填上酸奶,最后再贴一层奶皮子……几乎集齐所有网红食材。

糖葫芦是秋冬时节,北方的传统小吃,有几千年的历史。酸甜的山楂,裹上麦芽糖浆,形成均匀的糖衣,这一口酸甜贯穿岁月。

奶皮子则是内蒙古孩子记忆中的童年味道。它的本质是在鲜奶煮沸时,表面凝结出的蜂窝状乳脂。在渐凉的天气里,熬一锅奶茶,放两片奶皮子,秋冬的氛围感这就有了。

其实,大家之所以排队也想吃一串奶皮子糖葫芦,不过就是为了体味一秒属于当下的快乐,尝一口陌生而新奇的美食。毕竟,任何日常的小小体验,都是生活仪式感的一部分。出于珍贵的好奇心,给自己一份入冬的仪式感未尝不可。

今天的《夜读》,同大家一起细数那些曾给过我们仪式感的秋冬美食,一起度过一个有滋有味的秋日尾巴。

*需要提醒的是,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需要严格控制体重的人,以及乳糖不耐受、对奶制品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食用奶皮子糖葫芦。由于它含糖量过高,也不适合过度食用。

这一口秋日限定

让人念念不忘

秋冬交汇的时节,人的食欲总是最充沛的。此时好吃的也多,除了一口清脆酸甜的糖葫芦,还有挂梢的柿子,喷香的桂花糕,在锅里咕嘟作响的羊肉,甜糯可口的栗子、玉米和红薯……渐寒的天气里,一口好吃的,足以抚慰心灵。

古人“不时不食”的另一层含义可能也正在此——美食要就着时令吃,和着气氛吃,才能更加可口。

记得小时候,每年天气渐凉之时,早晨八九点,卖奶皮子的阿姨就会推着自行车从楼下走过,车后座放着一个白色的泡沫箱子,那里边是一沓一沓乳白色的软奶皮。每当此时,姥姥就会从窗户探出头把她叫住,一元钱买一大张,冻在冰箱里,用来泡奶粉,煮奶茶,香气扑鼻。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直接吃,准确说是偷吃——作业写到一半潜进厨房,掰一块空口吃。那种溢满口腔的醇香滋味,让人至今难忘。(@你会跟我一起在海拉鲁造树屋吗)

要论秋天的味道,那柿饼必然要算一个。先把柿子一个个削皮,然后用线串起来,挂在窗前自然风干。待一周后,在时间的作用下,柿子会慢慢失去水分,从脆生生的柿子变成柔软的柿饼。如果有柿霜就更好了,舔一口,唇齿间皆是清甜的白,美极了。(@momo)

降温的时候就特别想吃上一口甜糯满口香的糖炒栗子,这是我独属的秋冬限定快乐和相思了。(@西西西西瓜)

小雨霏霏,冷风飕飕。狭窄的小道,我见一辆三轮车,红底黄字写着“桂花糕”。雾气从蒸锅中飘出,萦绕鼻尖,驱散些许寒意。我买了一块,趁着它还热乎,赶忙品尝。入口,清香四溢,米香和花香交织,让人不禁惊讶:两种不同的东西竟融合得如此之好。用大米制成的糕体,软糯甘甜,配着红豆沙的馅料,甜而不腻。(@王吉花)

小时候最喜欢听到的吆喝声,莫过于“冰糖葫芦儿”,只要听到这个声音,胡同里的小孩就都蹿了出来。大家三五成群围着小贩,确保自己挑的那串糖葫芦每颗都裹满了糖稀。晶莹剔透的糖葫芦,酸里带甜,仿佛只要咬上一口,再多的烦恼都会没有。(@鬼微)

这一口吃食

如记忆之舟

每一个秋天,都有其不同的味道。那是梁实秋笔下的糖炒栗子,是老舍忘不掉的霜柿子,是丰子恺儿时的那口蟹,是林清玄心心念念的岭南桂花酱……对一口满足的追求,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

有人说,“文人写物,如同刻舟求剑,期望遁入故地之水,找寻旧时之物,感怀旧人旧事旧情。”如此说来,所谓秋日的滋味,在舌尖,更在心头。

每年秋节过后,大街上几乎每一家干果子铺门外都支起一个大铁锅,翘起短短的一截烟囱,一个小利巴挥动大铁铲,翻炒栗子。不是干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结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作糖炒栗子。烟煤的黑烟扩散,哗啦哗啦的翻炒声,间或有栗子的爆炸声,织成一片好热闹的晚秋初冬的景致。(梁实秋《雅舍谈吃》)

父亲嗜蟹,有蟹季节里的月夜,常移桌子到隔壁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丰子恺《忆儿时》)

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柴,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作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子上烤……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汪曾祺《贴秋膘》)

有时食物也能像绘画中的扇面,或文章里的小品,音乐里的小提琴独奏,格局虽小,慧心却十分充盈……那桂花酱用一只拇指大的小瓶装着,真是小得不可思议,但一打开桂花香猛然自瓶中醒来,细细的桂花瓣像还活着,只是在宝瓶里睡着了。桂花酱可以加在任何饮料或茶水中,加的时候以竹签挑出一滴,一杯水就全被香味所濡染,像秋天庭院中桂花盛放时,空气都流满花香。(林清玄《清雅食谱》)

火晶柿子比虎柿比义生柿子小,比火罐柿子大,个重两余,无核。在树上长到通体变成橙黄时摘下来,存放月余便软化熟透……食时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掐破薄皮儿,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地完整地去掉了,现出鲜红鲜红的肉汁,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儿,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陈忠实《火晶柿子》)

夜读絮语

食物的味道,往往是勾连着记忆的,所以我们会反复爱上某种食物。吃一口糖葫芦,儿时的小事跃然而出;嘬一口甜柿子,曾经的某个秋天回到眼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当下的每一口食物,都是在为未来创造回忆,是在当下凿下一个锚点,让味觉作为丝线,连接至某个未来的自己。

希望到那个时候,再次尝到某种食物的我们,会顺着这种熟悉的味道,向今天的我们遥遥致意——如今的我很好,每一天都很好。

文丨央视新闻《夜读》整理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青年报”等

图丨视觉中国 小红书网友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广州一男子打车误付10万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