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宋美龄等在西汉大将霍去病墓前留影
原张学良东北军炮兵出身(黄埔军校毕业后去了驻洛阳的东北军炮兵第6旅任炮兵排长),曾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参谋长,志愿军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的高存信,回忆过旧东北军的炮兵情况。
在他的回忆中,旧东北军的炮兵阵容是十分强大的。单看纸面实力,东北军炮兵甚至不次于1948年辽沈战役前,我东北野战军的炮兵纵队。
这样的一支阵容豪华,实力惊人的炮兵力量,在九一八事变中,几乎未发生任何作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也很少见到这些火炮在对日战场上的轰鸣,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上图:东北军干部队和贺龙120师篮球赛后合影(前排左二为高存信)
按高存信的回忆,东北军炮兵由奉系军阀,老帅张作霖创建。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把退回关外的全部部队改编为陆军两个师和6个陆军独立旅,此时,炮兵成立一个炮兵旅。
1927年,张作再次入关时,对蒋、阎、冯作战,将东北军编成12个军,每军由3个或2个旅编成。炮兵编成2个旅,成立了炮兵司令部,邹作华任炮兵司令。此时,东北军炮兵共有10个炮兵团。
张学良枪毙杨常,独掌大权之后。东北炮兵素质继续提高,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炮兵教导团。
1927年,张学良治下的东北军炮兵司令部,共辖10个团。
炮1、炮2团是日本三八式野炮。炮3团是德国造克鲁伯野炮。炮四4团系日本大正六年式山炮。炮七、炮八团为150毫米榴弹炮。
炮5、炮6团在吉林。炮9、炮10团在黑龙江。
此外,张学良新建的吴克仁的炮兵教导团编有山炮队、野炮队、重炮队,并配属一个120毫米加农炮营(实力要强于一个普通炮兵团)。
上图:大正六年式山炮
东北炮兵发展快,数量多,质量好有两个原因。一是东北拥有庞大的兵工厂,技术水平比较高。
上图:三八式野炮
按高存信的回忆,当时沈阳兵工厂,对日本大正六年式山炮、三八式野炮、150毫米榴弹炮、120毫米的加农炮全能仿。步枪、机枪、迫击炮更不成问题。
上图:97式120毫米加农炮
当时兵工厂的技术顾问,大都来自德、日两国。东北军当时也培养了不少留学生,回国后在兵工厂充当技术人员。生产出来的武器,陈装备东北车外,尚出售给外省军队。当时东北兵工厂规模之大为全国之冠,这也是张作霖两次直奉战争对战当时如日中天的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本钱。
在炮兵装备和仿制生产之外,炮兵人才的培育,也广有基础。
当时,东北陆军讲武堂设有炮兵科,相当中等专科学校。1926年2月,又成立了炮兵研究班,负资培养炮兵高一级的专门人才,也是专门研究炮兵学术及射击技术的教育机构。同时还有一个教导队,学期一年。这个教导队既是炮兵高等研究斑的实习队,也是兵工厂炮厂的试验队。
当时东北军的炮兵,已建成了一套比较完全的系列化的训练机构。后来因为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把所有日本顾问、教官解雇。
上图:一二八淞沪会战中的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1931年,当时沈阳兵工厂仿制的加农炮即将出厂,按计划拟在原有10个炮兵团加一个教导团的基础上,再成立两个加农炮团。
但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新炮全部丢失,兵工厂也全部限于敌手。
上图: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九一八之后,东北军手里的只剩6个炮兵团(黑吉两省共4个炮团未经抵抗全部损失),编为3个炮兵旅(光听番号,仍然很吓人,解放战争西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到了大决战,也不曾拥有3个炮兵旅级别的战区火炮实力)。
此后长城抗战的时候,东北军炮兵略有损失。1935年陈诚主持成立炮兵整理处,东北炮兵缩编为2个旅。即炮8旅驻开封(15团-16团),2个团都是野炮团;炮6旅驻洛阳(炮12团-17团),其中12团为克虏伯野炮团,17团为豪华的150毫米榴弹炮团。
此后东北军炮兵逐渐被拆散,失去旅团建制,被拆成营为单位,分散使用。旧东北军炮兵遂失去整体存在。
由上面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东北军的炮兵实力是非常雄厚的。
上图:东北军装备的38式150毫米榴弹炮
10个炮兵团,一个教导团。里面既有150毫米重榴炮团,也有120毫米加农炮团,还有大量的野炮,山炮。如果以一个炮团36门计算。当时东北军的3个旅合计约有山野榴以上的火炮360门。
在高存信回忆之外,有资料对当时10个炮兵团有详细构成有具体明细。见下图
我们再看看大决战前,我东北野战军炮兵实力。
图:东野炮兵部队的九六式150mm榴弹炮
1948年4月,东北炮兵司令部在哈尔滨召开第二次炮兵会议,根据会议统计,全军总计山、野、重炮572门(其中100毫米以上榴弹炮和加农炮79门),步、迫、战防炮863门,小炮掷弹筒3083门,总计4518门。
这是东野全军炮火,连小炮掷弹筒都算上的数字4500门。那么当时名震全国的东野炮兵纵队是什么实力构成呢?
图:通过天安门的东野炮兵部队的88式75mm高射炮
1948 年 8 月,东北野战军成立炮兵纵队(苏进任司令员),下辖 8 个炮兵团、1 个战车团和工兵营,总兵力 2.2 万人,成为我军首个专业化炮兵集群。同期,当时东北各野战军纵队普遍配备炮兵团,师属炮兵营实现 “山炮化”。
在当时我军攻击锦州的作战中。东野炮纵全部参战。当时炮纵触动了38野炮39门,五0野炮18门,野炮合计57门。90榴弹炮24门,美105榴弹炮1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18门,加农炮7门。总计野榴炮和加农炮,120门。
注意,东野炮纵里没有山炮。山炮全部在东北野战军各纵队手里。炮纵里除了野炮-加农炮-就是重榴弹炮。
120门重炮,这是东野炮纵锦州方向的全部火力(长春炮4团,2个高炮团不在)。(见下图)
大决战时期的东野炮纵正规配资平台推荐,与张学良的旧东北军10个团的炮兵火力相比,谁强谁弱?我想已经一目了然。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