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老有人扒历史冷瓜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说《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根本就是康熙本人,反倒是坐在龙椅上那个爱新觉罗·玄烨,是个冒牌货。
这说法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连带着鹿鼎公这个爵位都被拿出来琢磨半天——书名里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配着个从青楼爬出来的韦小宝,偏偏封了鹿鼎公,这公位要是没点皇室血脉,能坐得稳当?
于是就有人脑洞开得更大了:韦小宝根本不是什么小混混,他是孝庄太后和洪承畴的儿子,真正的爱新觉罗·玄烨就是他;而那个假康熙,是洪承畴和假太后毛东珠的孩子。
你想啊,这剧情要是真拍出来,估计比《雍正王朝》还带劲。
不过说白了,这不过是《鹿鼎记》里的历史戏说。
金庸先生写小说,向来就爱把民间野史、小道消息揉进历史的缝缝里。
他笔下的韦小宝,根本就是个反英雄——没读过几本书,光凭着街头巷尾学来的小聪明,在朝堂、江湖、后宫里混得风生水起,连皇帝都得喊他韦香主。
可偏偏这角色,又总让人想起些历史上的小人物逆袭。
比如洪承畴,这明末重臣后来降了清,一直争议不断,到了小说里就成了神龙教教主洪安通,武功盖世却脾气拧得很,最后被韦小宝设计弄死了。
历史上的洪承畴,当年确实是孝庄太后去劝降的,听说孝庄亲自去看他,一碗参汤喝下去,洪承畴就死心塌地帮着多尔衮夺位了。
这事儿《清史稿》里没明说,但野史传得活灵活现,说孝庄为了让他真心帮多尔衮,用了不少软招呢。
再说说苏麻喇姑,这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孝庄的陪嫁侍女,活了快90岁,从小陪着孝庄,还亲自带过康熙,连康熙的嫡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小说里韦小宝有个夫人叫苏荃,前夫是洪安通,后来跟着韦小宝。
有人说苏荃和苏麻喇姑是谐音梗,荃和茉都是草字头,王和末字形又有点像,这联想倒也挺有意思。
不过苏麻喇姑在历史上可是个奇女子——她从不洗澡,一年就除夕那天洗一次,洗完的脏水自己都喝,说这样才惜福;她还会设计,故宫里那个正大光明匾,传说是她的手笔。
要是按小说里的逻辑,苏麻喇姑成了苏荃,那韦小宝娶的可就不是个普通夫人,而是康熙的奶妈+养祖母?这关系可就乱套了。
其实《鹿鼎记》里的历史暗线不止这些。
韦小宝去云南找吴三桂,嘴上说要反清复明,最后却成了一等鹿鼎公;陈近南死的时候,韦小宝抱着他哭,说你是忠臣,我也是忠臣,可他的忠啊,既不是对明朝,也不是对清朝,更像是对自己的江湖义气。
金庸先生写这个角色,估计就是想解构英雄的定义——历史上那些逐鹿者,未必都是穿龙袍坐龙椅的皇帝,也可能是街头巷尾的小混混。
他们的问鼎,不过是乱世里想求个安稳,顺便搅和搅和风云罢了。
网上之所以传韦小宝是康熙,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像韦小宝这样没背景、没文化,却能在权力场里游刃有余的人,现实里根本不存在。
可历史上,真的有很多小人物改变了大时代啊。
比如苏麻喇姑,一个侍女,在男权至上的清朝,愣是成了孝庄和康熙身边最信任的人;还有韦小宝他娘韦春花,那个扬州瘦马,身份低微,却养出了个搅动江湖的妖僧韦小宝。
这些角色的存在,让《鹿鼎记》的故事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历史的荒诞与真实——所谓的真龙天子,未必比一个市井小混混更有智慧;所谓的权谋诡计,在人性面前,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的把戏。
说到底,《鹿鼎记》的魅力,就在于它把历史真相揉碎了,再用野史的瓜串起来。
洪承畴和孝庄的绯闻,苏麻喇姑的真实身份,康熙身世的各种猜测……这些本就存在于民间的传说,被金庸先生写进小说,成了人人可吃瓜的谈资。
而我们这些读者,一边吐槽这剧情太离谱,一边又忍不住去查史料:历史上真的有洪安通吗?苏麻喇姑真的喝脏水吗?在虚构和真实的边界里,我们既看到了金庸先生对历史的戏谑,也感受到了历史本身的厚重和有趣。
就像韦小宝最后带着七个老婆归隐云南,不管世事了。
那些所谓的鹿鼎公爵位,所谓的皇位之争,都成了过眼云烟。
或许这才是金庸先生想告诉我们的:历史的真相啊,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瓜,都是藏在细节里的温度和那些哭笑不得的事儿。
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与其纠结谁是真皇帝,不如看看那些在历史缝缝里,用小人物的智慧和勇气,活出自己人生的故事——毕竟,比起虚构的龙袍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真实的人间烟火,才更值得我们慢慢品呢。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