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大巴开走了,粉丝还在追!全红婵凭什么让人这么疯?
那场面真是绝了。大巴车慢吞吞往前挪,外面人挤人,尖叫着“全红婵”的名字。车窗里那个短发姑娘不停挥手,何威仪教练在旁边喊“快回吧”,压根没人听。车子一动,好些人跟着跑,手里还晃着灯牌。不知道的还以为哪个顶流明星来了,其实就是个刚比完赛的运动员。
全红婵这姑娘,你说正规配资平台推荐她到底有啥魔力?奥运冠军中国多了去了,怎么偏她让人这么上头?
想想挺有意思。以前全运会哪有这场面?运动员拿个金牌,观众鼓个掌,完了。现在倒好,粉丝举着相机追大巴,比追星还卖力。2017年天津全运会那会儿就有点苗头了:宁泽涛比赛,粉丝从全国各地飞过去,大巴车被围得水泄不通,警察得手拉手护着他进场。孙杨比赛更夸张,一张门票炒到三千多,看台清一色举着“孙杨”灯牌的姑娘。但全红婵这个,好像又不太一样。
好多人说,喜欢她不是因为金牌。奥运冠军的光环迟早会淡,但她身上那股劲儿真藏不住。你看她跳水,不管跳多少次都绷着脸认真得要命,十米跳台上像个老工匠打磨作品。下了赛场又变回小孩,采访时候咧嘴一笑,露出牙套,说话带点广东口音。这种反差太真实了,不像有些运动员满口官方辞令。
体育圈这几年越来越像娱乐圈。张继科打比赛,看台尖叫分贝快赶上演唱会;惠若琪的粉丝自觉维护秩序,看见闪光灯马上制止。连全运会都搞起主题巴士,车里办展览卖文创,飞盘九宫格游戏排长队。说白了,大家看体育不再光盯着输赢。运动员的性格、故事甚至颜值都成了看点。全红婵正好撞上这个节骨眼——实力强不说,还自带邻家妹妹的亲切感。
但粉丝太热情也让人担心。去年有论文专门研究体育“饭圈化”,说有些极端粉丝会跟踪偷拍,甚至买运动员隐私行程。全红婵这次被追车,算是个警示。喜欢可以,别越界。运动员不是消费品,她们需要正常训练和生活空间。
为什么偏偏是全红婵?可能因为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样子:纯粹。训练苦得掉眼泪也不放弃,见到辣条眼睛发亮,赢了比赛第一反应是“能寄钱给妈妈治病了”。这种不加工的真实感,在现在这个精心包装的社会里太稀罕。大家看她,像看自家争气的小妹,盼着她好,不光是拿冠军,更是吃好睡好别长胖。
体育明星的粉丝本来就更松散。他们不像娱乐圈有组织打榜控评,多数人就是默默关注比赛,买份代言产品。但全红婵的粉丝有点特别,他们能记住她每个小习惯——爱啃鸡腿,怕跑步,和教练撒娇。这种情感联结,早就超出体育竞赛的范畴。
大巴车开远了,还有人站在原地挥手。全红婵缩回座位,教练递过水瓶。车外的人散开时还在讨论她刚才哪个挥手动作最可爱。这个十四岁站上奥运顶峰的姑娘,大概还没完全理解自己为什么被如此厚爱。但正是这种不自知的魅力,让疯狂有了温度。
你说,我们喜欢的究竟是她,还是她身上那种快要绝迹的纯粹?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