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想pick全红婵同款?全运会两个“团宠”都是中山造
11月2日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全运会”)跳水项目在广东奥体中心开赛,“跳水女将”全红婵、陈艺文领衔的广东队一举夺冠。站在领奖台那刻,她们手捧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这两个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在全运会上迅速成为新一代“团宠”,受到赛事观众追捧抢购。
全红婵等获奖运动员的“同款玩偶”。受访者 供图
“我也有同款!”在开赛前几天,陈艺文的“粉丝”王秋婷就已经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特许零售店”下单了一只同款玩偶。这两只萌态可掬的“公仔”产自中山市恒泰创展实业有限公司,是不折不扣的“中山造”。
不为人知的是,这两只毛绒玩偶背后,是一个短短3天时间12次打版最终实现完美复刻的匠心故事。
3天打版12次
一朵“水花”背后的匠心博弈
“家人们,这款全运会生肖毛绒盲盒,快点去冲!卖完就很难补货了!”11月4日傍晚,位于兴中道的中山恒泰特许商品展厅灯火通明,主播正在上架一款热销的全运会毛绒盲盒。这是继“全红婵”同款的20cm毛绒玩具火了后,又一款畅销产品。

11月4日傍晚,位于兴中道的中山恒泰特许商品展厅灯火通明,主播正在上架一款热销的全运会毛绒盲盒。卢子衡 摄
“产品畅销的背后,是对吉祥物形象的高度还原。”中山市恒泰创展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迎春表示。从二维形象到三维玩偶,“还原度”和“生产速度”成为制造商们暗自较量的关键。
据恒泰创展供应链总监罗柱娥回忆,今年1月2日企业正式接到设计图,而首批产品1月12日就要上市了。这意味着,留给打样、修改、定版和生产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10天。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极限赛跑。梅迎春坦言,当时并不知道自家的产品最终会成为运动员手中的“颁奖同款”,唯一的信念就是“先把事情做好”。正是这种朴素的匠心,驱动团队开启了日夜不休的攻坚。打版师傅、工艺人员与技术团队全力冲刺,每天通宵达旦,在3天内硬是完成了12次打版迭代。
最初的几版并不尽如人意。罗柱娥透露,第一版试图用长毛绒材质营造可爱手感,却发现“五官不够精致”,无法体现设计稿中海豚微笑的嘴巴和深邃的眼神。
“将设计师笔下那朵寓意粤港澳三地,代表广东木棉、香港紫荆、澳门绿莲,体现大湾区同心同源的‘头顶三色水花’,以毛绒玩具的立体形态完美复刻出来,是本次制作的最大难点。”罗柱娥说,太长的毛绒不够精致,而选用硅胶虽有形态但手感生硬,缺乏设计师要求的灵动。

中山恒泰特许商品展厅正在直播售卖十五运会吉祥物。卢子衡 摄
直到第8版,产品的整体形态才初步呈现出设计的神韵。最关键的突破发生在第11版,罗柱娥带着打样师傅以及设计图、实物样品,直奔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与设计师刘平云教授面对面讨论、连夜修改,逐渐接近完美效果。经历12版样品,终于定版。
刘平云教授曾坦言,这是历届全运会最难的设计,也是他设计生涯中最艰巨的一次挑战。
从冬奥经验到全运标杆
精设计强生产成为“底牌”
数月前,踏入中山恒泰的工厂内,工人们忙于赶工。从缝合裁片到填充整型,他们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呈现中华白海豚的灵动神韵。畅销的“喜洋洋”“乐融融”毛绒公仔在工厂被堆成小山。

工厂生产图。受访者 供图
恒泰创展,这家中山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解决复杂工艺难题,并实现快速量产,依靠的并非运气,而是其在高端衍生品制造领域深厚的积累与沉淀。
梅迎春说,公司的“法宝”之一便是此前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宝贵经验。2016年之前,公司和中山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一样,主要是为海外客户做OEM代加工业务。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中山恒泰开始在国内运动赛事领域试水文创产品设计生产。
2018年,中山恒泰取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特许生产资质,并于当年开始设计推出北京冬奥会系列文创徽章。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冬奥系列徽章,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2022年,中山恒泰推出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徽章,伴随当年冬奥会周边产品市场上“一墩难求”的火爆情形,该系列徽章也十分畅销。
正是这些经历,让恒泰创展在重大赛事吉祥物的生产流程、品质要求和沟通协调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当全运会的任务来临时,他们清楚地把握住了两个关键:
一是与设计师保持紧密沟通,确保对设计理念的精准理解,以“高还原度”打版定版。再者,他们精准把控产品落地节奏,在春节前夕最早实现落地生产,抢占市场先机。
从热销到“团宠”
“中山造”征服市场
当然,中山企业的能力不仅体现在精细化的设计和制造落地上,也体现在对市场的敏锐判断上。据罗柱娥透露,在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为了保障特许商品的首发与销售任务,毅然决定投产备货。春节前夕,企业说服工人延迟休假,硬是在年前抢出了首批几千个产品,确保了在广东省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和最早一批零售渠道能第一时间见到并推广这个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盛事的吉祥物。

一款热销的全运会毛绒盲盒。卢子衡 摄
“起初,我们唯一的信念就是‘先把事情做好’,以最快速度,最高还原度打造‘喜洋洋’‘乐融融’。”而让罗柱娥没想到的是,“我们是最早实现以毛绒玩具的立体形态完美复刻‘喜洋洋’‘乐融融’的企业,因‘高还原度’,被推荐为运动员颁奖奖品,还成为了全红婵、陈艺文人手一只的‘团宠’。”
随着赛事的推进,这款“中山造”吉祥物销量一路飙升。仅在六七月份,其产量就已突破“10万+”,产品遍布广东各地的直营店、授权经销商。在深圳机场的特许商品店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将“喜洋洋”“乐融融”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不少马来西亚、新加坡旅客在深圳机场待机,都被十五运会的生肖盲盒迷住。”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销售人员蓝盈盈说,“一位40多岁的马来西亚大叔,想给他女儿带‘喜洋洋’和‘乐融融’的手办摆件,奈何没有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为了顺利买上,他在机场咨询了很久,解决了支付问题,赶在我下班前来买走了手办。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从冬奥会到全运会,过硬的设计转化能力、精准的节奏把控和强大的生产供应链,让“中山造”的吉祥物成为市场首选。当人们拥抱“喜洋洋”“乐融融”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毛绒的温暖,更是一家中山企业以匠心将文化创意转化为艺术产品的情怀。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艳春